Introduction
Guest Speaker
薛冰
著名学者、作家。
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原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盛世华年》《饮水园》,书话集《旧书笔谭》《古稀集》,文化随笔集《家住六朝烟水间》《拈花意》《书事》《笺事》,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秦淮河》等50余部。
在南京,在江苏,甚至整个江南,作家薛冰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南京城市史文化代言人。他居南京六十余年,著作六十余部,一生孜孜不倦地书写南京文化、江南文化。
Academic Host
陆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Academic Forum
主持人:
作为较早看到《金陵图》的观赏者,能不能请您谈谈与它的渊源?
薛冰:
当德基美术馆将这幅画带回南京的时候,馆方请我来研究这幅画所描绘的图景。当画卷拉开的时候,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千年前的南京是什么状况,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清·冯宁《仿杨大章<宋院本金陵图>》
它还原了一个很真实的画面,应该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反映南京真实城市面貌的画面。我们过去在文献上的记载,在这幅《金陵图》上一一地被证实。我们常提到南京最早的老城南、长安里和门西的繁华,到底是怎样的繁华景象?在这幅画卷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我感觉德基美术馆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让这张图回到南京,让我们南京人能了解到我们南京城,可以直观地看到它1000年前的面貌。
主持人:
薛老师说的特别好,我觉得博物馆把这幅图带回南京来,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或者说在城市发展史上,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从唐宋以来就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描绘市井繁华的长卷。但是基本上这些画,都不在它所描绘的城市。而我们今天作为南京人,有机会能够非常近距离地去感受。
主持人陆远老师在讲座现场
比如我们看到这瓮城,我们可以欣赏《金陵图》,然后品读薛老师的书,再走一走南京的中华门城墙,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刚才薛老师也说了,中国传统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其实我们不太注重对城市形象写实的描绘。
薛冰:
对,写实的描绘非常的少。
主持人:
明清时期的《金陵四十八景》,都是非常写意的画作。如此写实的画,是非常少见的。薛老师您能不能再举一两个例子,就这幅图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薛冰:
我们讲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三个部分,最底下我们叫台基,中间是梁柱,最上是顶盖。在这张图里,画家有意识地将其揭开描绘。
《金陵图》中所绘的梁柱结构
比如说屋顶,我刚刚在展览里指给大家看的屋顶,还有梁柱,大家细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同的梁柱结构也全部都是展开来的。按照画中的梁柱结构,可以把这个房子完整建起来。其中具体的情况,有土的,有砖的,有石头的,都可以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