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普贤菩萨坐像
元(1279-1368)




More information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52.8cm;宽37cm
Introduction
菩萨端坐于蹲狮所负的仰莲台上,双腿下垂,足踏象鼻所擎的一茎盛开莲花。
菩萨发丝清透,发箍正中立一尊化佛,披后的长发,左右各分三缕沿双肩垂落;广额丰颐,弯眉细目,眉间现白毫瑞相,鼻梁挺直,薄唇微翕,双目微睁,似有所思。身躯健硕,披双层天衣,下着长裙,腰间束绦,衣裙边缘均以花草为饰;双耳长垂,饰团花耳珰,颈部浮雕三道,璎珞如网布满前胸,垂曳过腰。菩萨双手斜持一法器(已遗失),右手在上,腕严具足。
普贤,是梵文意译,音译“三曼多跋陀罗”,主一切诸佛的理德和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慧、证德相对。佛教经典记载普贤菩萨曾发十种广大行愿,更为弘法之劳,美名“大行普贤”。六牙白象是为普贤坐骑,象征其愿行广大、功德圆满。晋代开始在四川峨眉山兴建普贤寺,今名万年寺。其后佛教在此地兴盛,逐渐演变成普贤应化道场。
《华严经》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经典之一,经中描述莲华藏世界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此即“华严三圣”。“华严三圣”,最早见于唐澄观(738~839)《三圣圆融观门》:“三圣者,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二大菩萨是也。”“华严三圣”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如北京法源寺大雄宝殿、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内均供奉“华严三圣”。
本尊元鎏金铜文殊和普贤菩萨坐像造型、工艺全同,系同时铸造;且两尊菩萨上肢及坐骑体位相对,无疑是用作主尊的左右胁持,以供“华严三圣”组合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