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
辽(916-1125)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24cm
Introduction
大日如来跏趺坐于圆形莲台之上,双手当胸,结智拳印。
如来高挽发髻,顶严饰摩尼宝珠;宝冠高耸,周缘凸起如棱,内缘浮雕联珠,其间点缀团花,迎面浮雕五方佛,上端饰九颗摩尼宝珠,下沿左右横出忍冬蔓草;宝缯托曳,结节沿两肩外侧垂落。如来面如满月,弯眉细目,鼻梁挺直,双唇微翕,双目微睁,神情庄静;发丝清透,额际中分,耳后一缕长发缘双肩结节披落,与宝缯并列,两耳饰团花耳珰。身躯丰满,披双层佛衣,下着长裙,叠落分明,衣领低垂,项部浮雕阶梯状三道,佩系花鬘项绳,腰间束绦,腕严具足。莲台圆雕四层仰莲,莲瓣饱满舒展,尖端略向外侈,下接三层阶式团花形台基。
“大日如来”,乃梵文Vairocana之意译,音译即“毗卢遮那佛”,作为“密宗”最上根本尊佛,认为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公元7世纪,“密宗”开始在古印度兴起。公元8世纪,狮子国不空(705~774)与印度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71~741),相继入唐,得到皇室优待,并称“开元三大士”,促成密宗在中国境内的传播。密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
密宗在辽境极为盛行,时燕京圆福寺总秘大师觉苑和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硕是其中领袖。觉苑曾师事印度摩尼三藏,深究瑜伽奥旨,负有盛名,撰《大日经义释科文》5卷、《演秘钞》10卷,发挥一行学说。道硕通内外学说,兼究禅、律,后专弘密宗,撰《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2卷。两人均据《华严经》圆教思想以融会密学,他们虽祖述善无畏、一行所传胎藏系,但与不空所传金刚系则更为接近。辽境之内,密宗经典传译及义学疏论较多。一些寺庙,如始建于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的山西大同华严寺亦供奉如本尊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宝冠所浮雕五方佛,或称“五智如来”:大日如来居中;左首第一位南方宝生佛,表福德;左首第二位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首第一位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右首第二位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本尊辽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作为一尊制作精良的佳品,无疑见证了当时辽境密宗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