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文殊菩萨骑狮像
明代早期




More information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43cm;宽27cm
Introduction
菩萨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双腿交叉坐于伏狮背上。
菩萨发髻高挽,发丝清透,顶严饰一莲花宝珠,脑后两缕长发披落双肩,层叠云覆,头顶宝冠,缯带下垂又弯卷上扬;广额丰颐,眉如新月,眉间现白毫瑞相,长目微睁,鼻梁挺直,两耳长垂,佩以硕大的团花宝珠耳珰,双唇微翕,嘴角微微上扬,神情祥和。菩萨身材匀称,宽肩细腰,颈部浮雕阶梯状三道,前胸、腹及前后腰间垂布璎珞,臂严、腕严具足,华丽异常;下着长裙,披帛自颈后缘臂缠绕,飘落莲台,更添一份逍遥。
菩萨双手分别拈一茎莲花,枝蔓缘臂,花团、苞蕾簇拥于左右两肩,两朵盛开的花朵各自擎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篋和金刚宝剑,以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如宝剑之锋利斩断一切烦恼。
伏狮下接圆角长方形覆莲台,上下边缘均浮雕一周联珠;浮雕的双层莲瓣外周舒展,尖部上翘,内周如水珠般凸起,颗颗饱满,顶部浮雕卷草。
明朝在宫廷专设佛教造像机构——“佛作”,隶属“御用监”。永乐时期,开始以各类藏传佛教造像为题材,结合汉地工艺和审美,进行大量制作,作为赏赐西藏地区大德僧侣的珍贵礼物。宣德时期,这种融合汉藏风格的宫廷造像继续制作。这一时期的宫廷造像,精工制作,造型优美,人物面相、装束配饰、莲座式样及造像尺寸均整齐统一,由此在中国佛教金铜造像史上造就了“永宣风格”。永乐、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备受时人推崇,争相效仿,对当时汉地民间、西藏地区及清代宫廷造像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尊鎏金铜文殊菩萨骑狮像即是承袭了“永宣风格”的制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