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卢舍那佛坐像
明




More information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72cm
Introduction
佛陀跏趺坐,双臂前出置于胸下,仰掌结说法印。
佛陀螺发,肉髻圆缓,顶严饰以宝珠,头顶五方佛冠,缯带长垂落肩。
佛陀面容宽厚,广额丰颐,眉如新月,眉间现白毫瑞相,长目微睁,鼻梁挺直,两耳长垂,缀饰团花耳珰,双唇微翕,嘴角微微上扬,神情庄静祥和。
佛陀身躯健硕,颈部堆积阶梯状三道,内外三层佛衣,衣领低垂,胸前现卍状异相,下着长裙,腰间束带;佛衣和长裙边缘皆饰珍珠地联珠缠枝宝莲。
“三身佛”,是中国佛教“天台宗”义学体系中重要理论,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一佛具法身、报身、应身之功德性能。其中,法身佛为毗卢遮那佛,代表由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报身佛为卢舍那佛,是经过修习证得了绝对真理而显示的智慧之身;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陀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同时,在“华严宗”义学中,卢舍那佛又是华藏世界的教主。本尊鎏金铜卢舍那佛坐像所象征的内涵即是卢舍那佛说法的场景。
有关卢舍那佛的信仰大约从西晋时期进入中国,并伴随对《华严经》的不断解读以及融入中国本土思想和文化而逐步完善。同时,卢舍那佛的造像也相应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类同本尊卢舍那佛造像双臂前出置于胸下,仰掌结说法印的姿态,至迟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如北宋乾兴元年(1022)杭州飞来峰青林洞第5龛石刻华严三圣像;在明代有关卢舍那佛金铜造像、佛画和佛经扉画这些遗存中,也可看到同类的说法印姿态。
本尊鎏金铜卢舍那佛坐像是一尊典型的中原汉地造像,体量巨大,工艺精湛;其双臂前出置于胸下,仰掌结说法印的造型,目前所见仅为数件,殊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