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清早期



More information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93cm;宽73cm
Introduction
佛陀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佛陀螺发,宝塔状的肉髻顶严饰以宝珠;面容饱满,广额丰颐,眉如新月,长目微睁,鼻梁挺直,两耳长垂如轮,双唇微翕,嘴角微微上扬,面呈喜悦之色。佛陀身躯匀称,肩宽腰细,颈部阴刻三道,着覆肩式袈裟,左肩又袭加一件袈裟,内衬长裙,腰间束带,袈裟和长裙边缘皆阴刻缠枝花纹。
束腰半月形仰覆莲台,上缘浮雕一周联珠;浮雕的双层莲瓣外周舒展,尖部上翘,内周凸起,尖部上翘。
本尊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人物额部饱满,呈弧形,下颌角内收及宽扁的莲瓣,凡此均是清代早期佛教造像开始出现的典型特征。
“无量寿佛”,梵文音译即“阿弥陀佛”;据《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等佛教文献,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够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别做为阿弥陀佛左右胁持,此即“西方三圣”,是“净土宗”的专修对象。同时,阿弥陀佛也是密宗“五智如来”之一,居于西方,代表智慧。清康熙、乾隆两朝,无量寿佛极受尊崇,是当时的主要造像题材之一。本尊鎏金铜无量寿佛的人物额部饱满,呈弧形,下颌内收,莲瓣宽扁及莲座后部光素,凡此均是清代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