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地藏菩萨坐像
明中后期




- 材质:鎏金铜
- 尺寸:高17cm
藏品介绍
菩萨左手置于腹前,托一如意宝珠,右手当胸,结无畏印,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菩萨发髻高挽,发丝清透,顶严饰一宝珠,脑后两缕长发披落双肩,层叠云覆,头顶五叶宝冠,缯带下垂后又弯卷上扬;面相宽平,广额丰颐,眉如新月,长目微睁,鼻梁挺直,两耳长垂,佩以硕大的联珠缘团花状耳珰,双唇微翕,嘴角微微上扬,掠过一丝笑意,神情庄静祥和。
菩萨身材匀称,宽肩细腰,前胸、腹及前后腰间垂布璎珞,臂严、腕严、足严具足,华丽异常;下着长裙,披帛自颈后缘臂缠绕,垂落于莲台前缘两端,披帛和长裙边缘皆饰以缠枝花。
束腰半月形仰覆莲台,上下边缘均浮雕一周联珠;浮雕的双层莲瓣外周舒展,尖部上翘,内周如水珠般凸起,颗颗饱满,尖部浮雕卷云。
本尊地藏菩萨的面相、装束及莲座,系承袭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同时,如本尊地藏菩萨披帛垂落于莲台前缘两端,则是明朝中后期佛教造像开始出现的新风,后亦为清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所继承。
地藏菩萨,梵文音译“乞叉底蘖婆”,因佛教文献《地藏十轮经》赞其“安忍不动有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有关佛教文献记述,释迦牟尼嘱托地藏菩萨,在其入灭而弥勒菩萨尚未降生其间,度脱世间众生。地藏菩萨遂发宏愿:尽度六道轮回之众生,拯救各种苦难;否则,誓不成佛,是故美名“大愿地藏”。
地藏菩萨在中国信徒众多。相传地藏菩萨降迹为新罗王子金乔觉,唐高宗时渡海进入大唐,游化数年,至九华山结庐苦修。后得闵公布施供养,于九华山建寺。金乔觉居九华山数十年,近百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8)夏历七月三十日,跏趺坐化。示寂之后,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月身殿,相传即其成道处。后世遂以此日作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举办地藏法会。
地藏菩萨之法相多现比丘装束,跏趺坐,右手持锡杖,以示爱护众生及戒修精研,左手托一如意宝珠,寓意满足众生之愿望。另有立像,两旁分别侍立一比丘和一长者,即布施九华山及追随地藏菩萨修行的闵公父子。